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題字

不能忘卻的記憶——香港畫家「一帶一路」沿線雲南寫生

2018-06-25 | 來源 藝術香港 | 作者 王新榮
分享到:

總有一些記憶,揮之不去;總有一種聲音,從歷史的深處呼喚;總有一種行走,可以為心靈帶來不竭的力量。2017年歲末年終,我有緣與十幾位香港畫家一道前往雲南采風。

參加雲南寫生的畫家合影


   總有一些記憶,揮之不去;總有一種聲音,從歷史的深處呼喚;總有一種行走,可以為心靈帶來不竭的力量。2017年歲末年終,我有緣與十幾位香港畫家一道前往雲南采風。凡到訪過雲南的人,對這裡的記憶大多是如畫的風景,多彩的民族風情,地道的特色美食,讓人流連忘返。而這一次,我們不走尋常路,選擇重走長征路,走進大山深處,撿拾文化與歷史的記憶,在回望中感受歷史的滄桑與文化的厚重,在行走中重溫當年革命先輩走過的艱難歲月,在歷史與當下的相互對視中體味幸福的來之不易。幾日行走,我們一路從昆明到會澤,又從會澤到昭通,再從昭通到威信扎西,輾轉上千里,十幾位畫家邊走邊看,邊看邊畫,真可謂「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他們用畫筆記錄下祖國的大好河山和雲南的風土人情,摹寫下了歷史的滾滾風雲和文化記憶的萬千模樣。

   本次采風,行程安排緊湊,采風團從昆明到會澤,又馬不停蹄地從會澤趕往昭通,一日輾轉多地,車子開始「抗議」,拋錨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山路上。已近傍晚時分,導遊很是著急,畫家們反倒無所謂,他們從車上走下來,見縫插針,作起了速寫,不一會兒就已完成多幅。每一次停留駐足,畫家們都十分珍惜,不停地拍照、速寫,寄望把那山那水那情留在鏡頭裡,把所見所聞所感畫在作品中。每一次采風寫生,大家都會在茶餘飯後,把畫作放在一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同行的十位畫家,有畫國畫也有畫油畫的,有擅長山水花鳥也有鍾情人物的,不同的師承與流派,不同的人生閱歷與感悟,在這裡相遇相交,相知相惜,在技藝切磋中增進了情感,在創作理念的碰撞與探討中拉進了彼此的距離,結下了深情厚誼。
   西南聯大、陸軍講武堂、聶耳墓、朱德舊居、擴紅紀念地、扎西整編遺址、扎西會議紀念館、一處處長征舊址……在這裡,我們回望長征歷史、傳承長征精神和文化記憶。不忘本來,方能面向未來,我們要在不斷回望中堅守、傳承這種記憶,也要在不斷創新和創造性轉化中,讓歷史永不磨滅,讓記憶活在當下。



雲南寫生作品賞析

《昆明碧雞廣場》 56x38cm 水墨紙本 2017年 沈平


《西霧溪山》 水墨紙本 成乾祥


《打造歷史街區》 55x75cm 水彩 陳家義


《陸軍講武堂》 丙烯 石俊


《聞一多雕像》 水彩 韋勁敏



《紅色扎西寫生》44x58cm 水墨設色紙本 陳偉


《龍門景區》 郭迪康


《雲南寫生之四》 水墨設色紙本 熊海



《紅軍壆紀念碑》 60x49cm 許昭奇



《成長》 水彩 寥井梅


《秋色蒼茫》 趙志軍


《扎西紅軍烈士陵園》 38x38cm 劉家蘭




(來源:藝術香港網)

本院藏品

  •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發佈,多元文化和諧相融的動人樂章正在大灣區奏響。廣東、香港、澳門地域相近、文脈相親,共同的嶺南文化基因讓共建「人文灣區」有了堅實的文化...

  • (藝術香港訊)2,000多年前,亞歐大陸上勤勞勇敢的人民,穿越草原和沙漠,開闢出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這些先輩們又揚帆遠航、穿越驚濤駭浪,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

香港編輯部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42號國華大樓3樓

電話:(852)21543330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日、公眾假期休息

傳真:(852)37912171

郵箱:info@yshk-art.com / hkongart@yshk-art.com

深圳聯絡處

地址:深圳福田區香蜜湖四季花穀五棟

電話:(86)15994786991

傳真:

在線訂閱申請 > 業務查詢申請>

訂閱《藝術香港》雜誌,歡迎掃碼二維碼

香港訂戶入口

深圳訂戶入口

Copyright Reserved 2016-2024 藝術香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