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呈獻「平衡·夢⼯場」聯展,展出六位年輕藝術家風格各異的繪畫及裝置藝術作品,他們分別是馮捲雪、阮家儀、梁凱雅、江⽟儀、Elías PeñaSalvador 和梁曼琪。藝術家們用各自的藝術語言創作出心目中的理想國度,當中展示了他們生活的感受,亦有各種對世界的臆想與期盼。千頭萬緒的想像通過藝術家之手揉進作品中,生產出來的既是藝術品,也是他們自身對夢的想像。
展廳現場
藝術家馮捲雪 Michelle Fung
馮捲雪的創作圍繞著2084年的未來虛擬世界,這個世界有五個構想的國家。「寶綠達」是一個漂浮在空中的小區,藝術家可以永久居住在該空間,並進行創作及展覽。藝術家居民由動物化身而成,馮捲雪透過趣緻的卡通動物肖像,為觀眾提供一個觀察藝術家的視覺。不論是圈外人看圈內人,還是藝術從業者自身看待藝術家這個身份,作品呈現出外界對藝術家的各種刻板印象。藝術家都是經濟拮据、喜歡裝酷?幽默的回應方式展示了社會對藝術家的觀感。她認為好的作品要跟社會產生聯繫,因此不希望以單向的聲音告訴世界自己的模樣,而是消化社會上不同人對藝術圈的聲音後,再通過生動的創作展示出來。
《Stars of the Week》混合媒介、紙、木板 48×34.5cm 2018年 馮捲雪
馮捲雪表示每個建構出來的虛擬國度都有其獨立的故事,卻又互相交疊。今次展出的作品「寶綠達」系列已經持續了六年,也是其首個開始創作的項目,至今已經為該國度發展出完善的制度。藝術家將內心的狂想轉變成一個個看似天馬行空的世界,與此同時,這些虛擬的國度都透露著藝術家自身對環境、社會、藝術圈子的觀察。她孜孜不倦地學習不同的藝術形式,就如版畫、戲劇、動畫短片等,以尋找一個最合適的媒介去塑造心中每個理想國。
藝術家阮家儀 Angela Yuen
阮家儀早在去年舉辦過個展「時光機蕩失路」,今次聯展中展出兩件全新作品。她的作品是以塑膠配件組成的旋轉裝置藝術,配合光影投射,牆壁會展示出塑膠裝置的移動光影畫面。藝術家平時喜歡到舊式屋村的商店收集塑膠材料,當中可能會找到很多年代久遠的間尺、捲髮筒、玩具擺設、模型配件、膠珠等物件。正因為這些店鋪已經屹立多年,裏面的商品都伴隨著店鋪成長,亦印證那一個年代的歷史。一些熱切的老闆也會跟她分享物件的歷史,使她從中找回屬於香港回憶的故事。面對時代轉變,親自到舊店收集材料的過程也讓她見證店鋪的轉型與革新。
《The Stranger IV》混合媒介燈光旋轉裝置 44 x 30 cm 2021年 阮家儀
作品《紅A》取名源於香港塑膠大廠紅A,紅A創立於四十年代後期,曾經塑膠工業極為盛行,隨著時代變更,塑膠的普及程度不如往日,但它在七十年代曾出品的塑膠水晶燈、水晶杯等實驗性產品,就啟發到藝術家利用創作去發掘塑膠的多面性。阮家儀也持續改變作品在光影上的運用、物件擺位、顏色搭配等,今次的作品就用上平時多數只會在水族館看到的粉紅燈光。現在這些塑膠材料已經無人問津,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掉昔日鮮明的色彩。她將原來不起眼的小物件結集起來,利用光影移動的視覺效果,重新吸引觀眾了解它們的故事,也重塑了一幅幅舊時代的圖畫。
藝術家梁凱雅 Livy Leung
粱凱雅的作品在抽象之間夾雜著自身的異想與童趣。她表示以往的作品顏色較為單調,但近兩年社會上發生的事驅使她在顏色的運用上有所轉變。她的作品多取材於生活,她認為藝術不能與社會分開,很多時候周遭環境會影響心情與對事物的看法。面對過往兩年的環境壓迫,猶如一個火紅熾熱的太陽直迫我們生活,這代表毀滅還是象徵希望的靠近?《Rolling in the Forrest》尤其見出色彩的鮮明對比,一隻黝黑的綿羊走進鮮花滿開的樹林,這些生物沒有具象的形態,卻引發觀者諸多聯想;疫情期間無法外出聚會,就在屋子裏舉辦一個下午茶派對。提及未來的創作路向,粱凱雅認為創作會隨著環境因素更改,所以風格會持續改變。而從這次的展覽作品可見,她的作品的確回應生活,亦回應自身心境。
梁凱雅油畫作品
藝術家江⽟儀 Fatina Kong
江⽟儀本身以創作西方油畫為主,後來發現中國畫畫風較為婉約,能呈現一種愜意與平靜的感覺,更符合她自身的性格,於是她便開始結合西方媒介與中國山水美學創作。及後學習唐卡佛畫,並接觸礦物顏料。她不斷研究與嘗試將不同物料結合,為畫作添加層次感。唐卡藝術最大的構圖特色就是有雲朵、花草等自然界事物作襯,江⽟儀也在自己的畫作加上石頭、雲霧、樹木等元素,並和城市之境和諧地融合起來。將不同事物平鋪在畫面中,構圖帶有傳統國畫的多點透視風格,也帶有留白之美感。
《Somber night》混合媒介 30 × 30cm 2020年 江⽟儀
她的作品遠看就像傳統的山水畫,霧氣繚繞,煙波浩渺的氛圍將城市與自然完美結合。其實藝術家創作採用西方的材料,她先畫在絹上面,加上金箔、礦物顏料、塑膠彩等不同材料,再貼在透明的膠版上,以營造一種畫面的透明感。表面再以塑膠彩覆蓋,形成一種新式中國畫。江⽟儀表示自己畫畫不起草稿,主要憑著自己的感覺,並參考以前拍下來的照片,將心目中理想的元素拼湊在一起。她認為自然與城市的關係微妙,就像從階磚裏長出的野草,縱然這些自然界的植物不在城市的規劃裏面,但它們都具有自己的生命力,並從持續發展的城市環境下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藝術家Elías Peña Salvador 西班牙
同樣不追求具象的呈現,西班牙藝術家El ías Pe ñ a Salvador的作品介乎抽象與寫實之間。他會以人物作主題,卻都是模糊的面孔。他創作靈感源於生活與自己喜愛的事物,就像喜歡足球一樣,作品《Match》便畫出了一個球賽的場景。這些源於生活的創作對於觀眾來說別具親切感,每個人或多或少可以會在作品上看到跟自己相近的生活痕跡,甚至可以代入畫中人物。因為曾受邀到過不同國家進行展覽,Salvador在不同城市生活的片段亦會化成他筆下的創作,而技巧與風格也隨閱歷增長持續改變。以往的他多用黑白色調繪畫,但現在會嘗試用較為暖調的色彩呈現圖像。
《Match》塑膠彩、畫布 132.5 x 142.5 cm, 2021年 Elías Peña Salvador
Salvador現正於香港參加藝術家駐留計劃,今次展出的作品都是他自去年十月來港後開始創作的,他以驚人的速度為此次展覽創作出幾幅大型的油畫,他為著首次於香港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與一群具有不同風格和文化底蘊的年輕藝術家共同參與展覽而感雀躍,並希望觀眾欣賞畫作之餘,也於它們「對話」。
梁曼琪作品
梁曼琪的作品以色塊、線條、幾何圖案組成,雖然圖案重複排列,卻沒有一種眼花繚亂的壓迫感。通過方向與多重顏色的轉換,構圖中既帶有一種獨特的符號美學,也拓展出一個無限的想像空間。這些理性的圖像符號擁有一種秩序與平衡感,藝術家用抽象的風格去除真實世界中的事物形象,將所有對世界的觀察及個人感受簡化成眼前充滿節奏的圖案。然而真實事物終將消逝,只有最簡單的符號、線條、幾何元素才是永恆不變的。梁曼琪的創作避免了客觀世界的視覺形象,非常注重畫面空間感和構圖的平衡性,單純地通過最簡單的東西連結觀眾的情感與想像。
《Half Moon》 油彩、畫布 80×60cm 2020年 梁曼琪
来源艺术香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