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幕式現場
李自健美術館又一次將展覽開幕式搬到了室外!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劉開渠誕辰115周年以及李自健美術館開館三周年來臨之際,9月26日晚上7點,“劉開渠與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展”在長沙市李自健美術館開幕,開幕式上,全場約400人一起見證了這一時刻。
青年鋼琴家週末演奏《保衛黃河》,背景出現的是劉開渠的創作畫面
開幕式現場
此次展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湖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北京劉開渠藝術研究院、長沙市李自健美術館承辦,協辦單位包括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畫院、中國雕塑學會、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重慶大學博物館、上海中華藝術宮、廣西美術館、劉開渠藝術學校、劉開渠藝術中心、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重慶大學文博研究院、廣西藝術學院、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等,展覽還獲得了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南湘江新區管理委員會、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等單位的支援。
出席此次開幕式的領導和嘉賓有原全國政協常委、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原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原主任陳雲林,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總政治部原副主任唐天標,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原黨組書記、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原館長呂章申,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湖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劉蓮玉,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隋忠誠,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鄢福初,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藝術處處長倪文華,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黨組副書記、局長楊長江等,還有中國美院教授、劉開渠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沈岳,中國美協雕塑藝委會主任、廣州美術學院原院長、雕塑家黎明,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油畫家鷗洋,湖南省文聯副主席、省美協主席朱訓德等藝術家們出席。
主辦方在開幕式現場播放了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教授發來的“劉開渠與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展”祝賀視頻。范迪安表示,劉開渠為中國雕塑事業和美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在擔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等各機構任職的崗位上,為美術事業的發展不遺餘力,得到了幾代美術家的由衷敬重,為中國美術的整體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在迎接新中國迎接70華誕之際,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天安門廣場之時,舉辦劉開渠展覽及相關活動具有特別的重要意義。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代讀賀信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代讀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常委、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賀信:欣聞展覽即將開幕,僅代表中國美術館向展覽開幕表示祝賀。吳為山表示,從劉開渠的藝術人生中,可以看出他歷經坎坷卻始終堅定理想,讓中國雕塑實現歷史文脈傳承、民族身份認同,文化價值彰顯。劉開渠的一生,是將個人理想與文化進步、社會發展緊緊相連的一生。同時,劉開渠是中國現代美術館事業的奠基者和開創者,在他擔任中國美術館館長的30年裡,盡其所能將中國美術館事業推向穩步發展和科學發展的軌道。他提出,要重視經濟效益,必須要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吳為山表示,為老一輩藝術家舉辦展覽具有文化意義。“此次展覽不僅僅展示劉開渠的藝術與思想,更是對研究當下美術界和美術館界如何傳承前輩藝術家的責任擔當和文化使命有著重要意義。”
中國美協雕塑藝委會主任、廣州美術學院原院長、雕塑家黎明
主持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劉開渠藝術人生的高光時刻。中國美協雕塑藝委會主任、廣州美術學院原院長、雕塑家黎明在致辭中重新講述了這段歷史:1949年9月30日夜晚,中國政協通過了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決議之後,代表們移步天安門廣場為紀念碑奠基。幾年之後,在劉開渠的主持下下,藝術家們和建築家們共同完成了共和國建立之後第一個建設的豐碑,現在已經成為天安門廣場的象徵。黎明介紹,在今年美展中,一位青年雕塑家以一幅有劉開渠等眾多藝術家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創作現場的舊照片為創作素材,用五十年代的塑造手法和現在的新觀念進行了再創作,題目就是“為新中國雕塑”。
“劉開渠開闢了新中國的雕塑事業,就是為新中國雕塑。”劉開渠是中國雕塑協會的首任會長,同時期的秘書長曾總結包括劉開渠、潘鶴、梁明誠和黎明在內的幾代雕塑家:劉開渠,潘二鶴,梁三誠,黎四明。黎明表示:“這句話概況了在老一輩雕塑家帶領下,我們一代又一代的雕塑家成長起來。我相信,我們會有更多的好作品問世。劉老可以含笑九泉,因為我們的事業沒有給共和國丟臉,我們一直沒有缺席。”
中國國家博物館原館長呂章申
中國國家博物館原館長呂章申回顧了他與劉開渠共事的日子:“90年代初,我36歲時擔任了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和時任館長的劉開渠相差51歲。我是他的副手,也是他的晚輩。我去了之後,老人家非常高興,來了個年輕的副館長,而且是清華學建築的,我們美術館的畫庫有希望了。當時中國美術館沒有畫庫,呼籲了30年一直沒有建起來。老人家交代我,一定要把畫庫建好。”呂章申回憶,劉開渠彌留之際還記掛著美術館:“彌留之際,他還交代他的孩子,畫庫的圖紙已經出來了,一定要建起來。這是1993年6月25日。”呂章申表示,他離開中國美術館也已經有19年了,但是劉開渠在他心中,不管是人品還是藝品,永遠是他學習的楷模。
李自健致辭
此次展覽恰逢李自健美術館開館三周年。李自健美術館館長李自健在致辭中回顧了美術館三年來的建設。他表示,建設美術館的過程很辛苦,得到了很多來自于政府和藏家朋友們的鼎力支持。他相信,是他的行為感動了天地:“政府是天,人民是地。人民是需要藝術的,這就是美術館存在的意義。”李自健表示,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舉辦劉開渠個展特別有意義。雖然他已經將美術館捐贈給了長沙湘江新區,但他作為終身館長,將繼續為打造全世界最好的美術館而努力。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隋忠誠宣佈開幕
嘉賓上臺共賀展覽開幕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隋忠誠宣佈開幕,陳雲林、唐天標、葉小文、周和平、餘遠牧、呂章申、安遠遠、呂育忠、吳應騎、章永浩、黎明、李自健等12位嘉賓上臺見證。

展覽現場
“劉開渠與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展”為巡展,自2014年9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開渠百年——紀念劉開渠誕辰110周年”以來,“劉開渠與二十世紀中國美術”以每年一次的頻率,先後在上海中華藝術宮(2016年)、廣西美術館(2017年)、中國美術館(2018年)展出。此次展覽為巡展以來規模最大,精選了劉開渠最具代表性的近50件雕塑原作和相關珍貴歷史文獻,分為“藝術啟蒙與專業學習(1904—1933)”、“為中國現代雕塑藝術‘開渠’(1933—1949)”、“立民族之碑(1949—1978)”和“向新時代致敬(1978—1993)”四個相對獨立的單元,全面地呈現出他的藝術人生和藝術成就。
《農工之家 》 (1945年)
這是由劉開渠第一次自主創作,用雕塑形式反映現實生活,將工農形象作為創作題材的大型浮雕作品,在中國雕塑史上是第一次,也是一個開端。這件作品主要人物以作者自己和家人為原型,採用高浮雕和淺浮雕相結合的方式,主要表現一幅田園間男耕女織、創造理想生活的美麗圖卷,是作者對田園生活的一種理想追求。作品完成於抗戰結束和內戰爆發這個特殊時期,它的出現是現實的漸近線,遠離實際時局又切近理想生活,所具備的時代意義和歷史地位不言而喻。

《人民英雄紀念碑》代表了建國以來甚至20世紀整個造型藝術創作的最高成就。碑身正面(北面)鐫刻毛澤東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澤東起草、周恩來題寫的碑文,梁思成擔當碑體設計,浮雕內容由史學家範文瀾劃定,劉開渠主持浮雕,擔任設計處處長及美術組組長,集中了中國最優秀的雕塑家:劉開渠、曾竹韶、王丙召、傅天仇、滑田友、王臨乙、肖傳玖、張松鶴。浮雕高2米,總長40.68米,雕刻著170多個人物,生動而概括地表現出我國近百年來人民革命的偉大史實。此次展出了劉開渠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創作的大型浮雕《勝利渡長江》、《支援前線》、《歡迎解放軍》的人像定型原模,極具藝術、文獻和歷史等研究價值。
這組浮雕作品是50年代劉開渠受中央編譯局委託創作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浮雕像》《史達林浮雕像》《毛澤東浮雕像》(人民出版社出版)封面浮雕作品。劉開渠創作這組偉人浮雕時,正值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創作的尾聲,他傾注了很多心血,幾乎每個人物都做了不同的版本,這組浮雕作品,技藝精湛,人物形象刻畫準確到位,是一組經典的、可視之為雕塑教科書的浮雕作品。
蔡元培胸像
蔡元培坐像小稿
對劉開渠一生影響最大的是蔡元培和魯迅兩位先生,是蔡元培先生送他赴法學習雕塑,學成之後又邀請他回國從事雕塑教學,使他走向雕塑之路;魯迅先生在劉開渠回國後對他說:“過去做泥菩薩,現在該輪到做活人了”,這句話影響了劉開渠的一生,他創作了大量“時代的英雄”,譜寫了“中國人”的篇章,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作品。劉開渠一生多次創作《蔡元培像》和《魯迅像》,以表達他對兩位先生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踢毽子》(童趣) 劉開渠 1982年 漢白玉
改革開放以後,他以女兒劉米娜為模特兒做了漢白玉女像,題名《向新時代致敬》,參加了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展,並榮獲特別獎。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精神引起了觀眾強烈的共鳴。《向新時代致敬》是劉開渠在新時期看到中華民族走向新時代的希望,也是他心中點燃的理想之光的象徵性表現。
展覽將持續至12月1日,觀眾可以持身份證免費參觀。